這不是抽取式衛生紙的廣告,這是只要接觸市調的人都會有的問題。以前在大學和研究所的課程裡都會有抽樣方法這門課程,裡頭不外乎各種的抽樣方式,例如:簡單抽樣、分層抽樣、系統抽樣、族群抽樣、便利抽樣等等,但是每種抽樣方法偏偏看起來都很像,怎麼選擇抽樣方法,最後好像只能聽市調公司研究員的建議,但是真的有這麼難嗎?
其實,只要把握住以下幾個判斷的方式,就可以很簡單清楚的做出初步的決定了。
l 成本考量是否很重要:若此點的考量是很重要的(也就是沒什麼錢),但可選擇的就是簡單抽樣和便利抽樣。
l 是否清楚掌握母體:若是沒有掌握母體,那選擇上還是只有簡單抽樣和便利抽樣了。
l 是否需要推估市場量:因為便利抽樣和簡單抽樣都沒有考量到母體和母體內是否存在差異,因此並不適合拿來推估市場量。
l 已知母體在不同族群間存在著差異:分層抽樣當然是不做第二人選。
l 進行產品線上的檢測:系統抽樣是較為常用且簡單的作法。
l 為了探索部落的生活型態:當然是利用族群抽樣進行,因為同一部落的生活型態相仿,只需針對部落內再進行抽樣即可.
以上大概是平常比較會遇到的案子類型和對應的抽樣方法,但實際上可能還是有多重考量點存在,譬如:又有成本考量加上又希望調查結果可以推估市場量,這時需要去考慮的是哪個部份有折衷空間,哪個部份又有折衷空間,以這個案例來說,若預算就是無法改變的少(不足以做分層抽樣),那就必須接受推估市場量時可能會產生一定程度的誤差;反之若是以推估精準的市場量為最優先考量,那勢必要去爭取一些預算;亦或者是兩者間的折衷,就預算面做一些努力,另外也就樣本數做些妥協(降低樣本數有可能做到分層抽樣,但也會增加估計誤差),以達到同時滿足兩邊的需求。
我想一定會有人很好奇的問:若是同時考量超過2個因素以上呢?恭喜你/妳,這時候的你/妳就必須再多花些腦袋去思考和做出最佳的抽樣方法選擇。不過,原則還是大體相同的,也就是先去思考哪個因素是最重要的(無法改變),再去思考哪個因素可被折衷改變(但不影響其最後目的),而若是成本考量也可多試著去爭取看看,最後則別忘了找個資深的市場研究人員請益一下,相信這樣自然可以幫助你/妳做出最佳的抽樣方法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