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二個多月前和日經BP合作進行一次跨國的大調查(日經BP已在日本進行10多年(次)同樣的調查,中國已經進行一次),一共同步進行了8個國家(日本、台灣、中國、印度、印尼、南韓、泰國、越南,原先預計在亞洲11個國家同步進行,但因時程和合作夥伴洽談的關係,故馬來西亞、香港、新加坡今年度未執行),台灣執行時間為10/3-10/24,完成的回收份數達2,000份以上。

也簡單說明一下此次調查的研究設計,讓大家可以更了解此調查所能呈現的意涵和目的:

l   調查對象:台灣地區20-60歲的民眾

l   抽樣設計:採分層抽樣的方式,男女各半(各1000份),年齡則每10歲一個區間等比例的分佈(每個區間各500份)

l   調查目的:針對100個品牌(其中有40個全球性的品牌,由日經BP所指定,其餘60個品牌為當地國家自行挑選)

l   問卷設計:只問二題,一題是問品牌知名度(單選;知道且有興趣/知道但不感興趣/完全不知道),另一題則是問品牌連結度(複選;喜愛的/無法抵擋的魅力/消失會難過的/鮮明的/了解我的/高檔的/熟悉的/外觀好看的/品質好的/引領流行的/最近用過的/積極的/有幫助的/吸引大眾的)

簡單直接的設計,卻是可以讓分析者看到許多關於品牌力的一些發現(若是跨國來看甚至定期每年的追蹤,應該可以得到更多更深入的insight),因本身不是品牌的專家,簡單和大家分享幾個自己觀察到的有趣現象:

l   世代上的差異甚大,且愈年輕者有對品牌愈冷感的趨勢(沒興趣或不知道的比例愈高):

n   20-30世代知道且興趣的前五名依序為:Apple、Yahoo、Sony、MOS、Starbucks

n   30-40世代知道且興趣的前五名依序為:Yahoo、Starbucks、Toyota、KFC、104

n   40-50世代知道且興趣的前五名依序為:Toyota、Google、Apple、Yahoo、Microsoft

n   50-60世代知道且興趣的前五名依序為:104、Sony、Microsoft、KFC、Yahoo

l   了解我的/外觀好看的/消失會難過的,是最弱的品牌連結。

n   其中,了解我的品牌形象連結度最高的是Sony(但也不及10%,僅9.5%),外觀好看的品牌形象連結度較高的前五名分別是Apple、Audi、Sony、Nike、Adidas(HTC為第六高),消失會難過的品牌連結度較高的則是Disney、Google、Yahoo、Microsoft、McDonald’s和Apple。

談品牌力/品牌價值可以由很多面向去看或評估,也有很多國際性/具專業權威性的公司(如interbrand)在進行中。大部份是以企業因品牌而能產生的財務價值來看,雖然說消費者購買行為發生(產生財務數字)是和品牌是有直接的相關,但一定也有其他非品牌或產品可歸依的因素在影響著消費者的行為(如競爭環境的不同,紅海和藍海品牌的影響力就會差異甚大);企業通常會去型塑自己的品牌,同時也會說自己很了解其顧客,但從這次調查中可以發現大部分的品牌其實離顧客的image還很遠(並不是僅台灣品牌的問題)。外觀美學形象則是在3C和汽車類被肯定的較多(其他類別的產品難道不需要美感嗎?),消失會難過的品牌形象則幾乎是和民生必需或日常使用行為相關(唯一例外的是Apple)。

這次的調查結果中,最讓我訝異的是愈年輕的世代對品牌的冷感度愈高、最讓我感興趣的是哪些品牌消失了會讓人難過(Apple是個亮點,因為Apple的產品都算是高單價產品或奢侈品,但消失了卻會讓人感到難過)、最讓我憂喜參半的是政府這幾年來雖然不斷在訴求美學的重要,但看來對外觀美學的品牌連結度還是很低,但喜的是HTC已經快擠進前五名了、整體而言,Apple的整體品牌價值最高(各個正向的品牌形象連結皆排名在前)、最具潛力的明日之星則是HTC(在大多數正向的品牌形象已有和全球性的品牌分庭抗禮的味道),後續有機會再和大家多聊聊此份調查結果的資訊分享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etertsai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